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
预备知识
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,
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,它的最坏,最好,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(nlogn),它也是不稳定排序。
堆
堆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。堆又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。
- 大顶堆: 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
- 小顶堆: 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
同时,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,将这种逻辑结构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
该数组从逻辑上讲就是一个堆结构,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一下堆的定义就是
大顶堆: arr[i] >= arr[2i+1] && arr[i] >= arr[2i+2]
小顶堆: arr[i] <= arr[2i+1] && arr[i] <= arr[2i+2]
堆排序基本思想
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,此时,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。
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,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。
接着将剩余n-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,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。
如此反复执行,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。
1. 堆化数组
构造初始堆。将给定无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(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,降序采用小顶堆)。
假设给定无序序列结构如下
此时我们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(叶结点自然不用调整,第一个非叶子结点 arr.length/2-1=5/2-1=1,也就是下面的6结点)
,从左至右,从下至上进行调整。
找到倒数第二个非叶节点4,由于[4,9,8]中9元素最大,4和9交换。
这时,交换导致了子根[4,5,6]结构混乱,继续调整,[4,5,6]中6最大,交换4和6。
此时,将一个无需序列构造成了一个大顶堆。
2. 堆排序
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,使末尾元素最大。
然后继续调整堆,再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,得到第二大元素。
如此反复进行交换、重建、交换。
将堆顶元素9和末尾元素4进行交换
重新调整结构,使其继续满足堆定义
再将堆顶元素8与末尾元素5进行交换,得到第二大元素8
后续过程,继续进行调整,交换,如此反复进行,最终使得整个序列有序
再简单总结下堆排序的基本思路:
a. 将无需序列构建成一个堆,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;
b.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,将最大元素”沉”到数组末端;
c. 重新调整结构,使其满足堆定义,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,反复执行调整+交换步骤,直到整个序列有序。
代码实现
1 | // 从i节点开始调整,n为节点总数 从0开始计算 i节点的子节点为 2*i+1, 2*i+2 |
总结
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,整体主要由构建初始堆+交换堆顶元素和末尾元素并重建堆两部分组成。
其中构建初始堆经推导复杂度为O(n),在交换并重建堆的过程中,需交换n-1次,而重建堆的过程中,
根据完全二叉树的性质,[log2(n-1),log2(n-2)…1]逐步递减,近似为nlogn。
所以堆排序时间复杂度一般认为就是O(nlogn)级。
1 | 作者: dreamcatcher-cx |
参考链接